張大千 歲寒圖
設色紙本 手卷 一九六二年作
羅家倫署簽
簽書:大千畫〈歲寒圖卷〉並題,志希存念。
款識:松梅與竹成三友,便似羅查與老張。一十二年塵劫換,漫將極樂說西方。十二年前守歲新德里,嘗寫〈歲寒圖〉以贈志希道兄,時海寧查勉仲兄在坐,戲以大使印鈐之畫上,一時笑樂,良可念也。頃者,志希來遊江戶,謂此圖失去已久,而予三人雖鬢髮蕭騷,而飲啖加健,亦足自快,囑重為此,並寫三老婆娑其間。圖成戲拈俚語題之,兼似勉仲一笑。壬寅夏孟,大千弟爰。
鈐印:「大千唯印大年」。
來源:羅家倫家屬舊藏
現藏者二○一七年得於香港
上款:「志希」即著名教育家、歷史學家羅家倫(1898-1969),他與張大千早於三〇年代已訂交,時羅氏執掌南京中央大學校政,大千則應徐悲鴻之邀在該校藝術系任教,彼此具同事之誼。羅家倫嗜藝術,通書畫之道,傅抱石力作〈石濤上人年譜〉即由他撰長序,故與大千志趣相投,頗有共通語言。一九五〇年,大千赴印度舉行展覽,時駐節印京的羅氏為此安排籌劃,頗費心力。此後,大千投荒四海,羅氏訪至其地,必約見探望,相晤話舊,大千亦每有寫贈,足証情誼深厚,歷久彌堅。
「勉仲」即查良釗(1896-1982),浙江海寧人,金庸族兄。少時留學美國,歸國後從事教育,曾任河南教育廳廳長、北京藝文中學校長、西南聯大教授。五四年渡臺,執教臺灣大學。他與羅家倫乃哥倫比亞大學同窗,一九二一年,二人曾聯合蔣廷黻、段錫朋等留學生發起中國學生華盛頓會議後援會,聲援中國代表團。回國後,又皆履身教育界。一九四九年底,查氏赴印度參加教育會議,與羅家倫在新德里久別重逢,並透過其引薦,結識不少當地教育界人士,受聘為德里大學客座教授。渡臺後過從亦密,一九七七年,〈傳記文學〉舉辦羅家倫座談會,查有文字紀念同羅氏的留美、旅印往事。
註:四九年歲末,張大千偕夫人徐雯波經香港赴印度籌備畫展事宜,幸獲當時駐印之羅家倫鼎力襄助,而彼時羅氏與查良釗往來頻密,同客異國之三人時有聚首。本幅題中憶及守歲新德里時,曾寫〈歲寒圖〉貽羅家倫,還戲鈐大使印為樂,即當年事。然時值劇變,使館遭撤,羅氏於五〇年一月二十六日,即陰曆臘月初九離印赴臺,題中所謂「守歲」,並非除夕,應為虛指,或新曆之歲。
之後大千遠居南美,舊雨暌違,不易相見。一九六二年九月,大千結束臺北歷史博物館之畫展,便轉道日本,停留月餘,適羅家倫遊東京來訪,話舊論藝。聞〈歲寒圖〉已失,大千遂重寫以贈,並應求添加當日三人形象,裝束若高士,漫步其間,筆墨鈎染,俱見經意。松竹梅對應三老,象徵友誼,更寓歲寒不改其志,乃矢志不渝品性之證。十二載時光倏忽,壯歲匆匆入花甲,再相對難免惆悵,於世道滄桑,人事興替亦必多唏噓,惟樂天如大千者,則能泯然一笑,援筆爲樂。是年初,羅家倫過巴西探望大千,別後大千為寫〈三巴話舊〉,亦作二老踱步山林,本幅或續此前緣,以誌厚誼。
參考資料:為羅家倫作〈三巴話舊〉可參考香港蘇富比,二〇〇八年十月,中國書畫拍賣,編號1220
38.5 x 142.8 cm 15¼ x 56¼ in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Zhang Daqian (Chang Dai-chien)
1899 - 1983
Scholars under Pine Tree
ink and colour on paper, handscroll
signed, dated 1962, with 1 seal of the artist
38.5 x 142.8 cm 15¼ x 56¼ in.